汶川地震灾后重建(汶川灾后重建成果)

一、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发展情况如何


汶川地震灾后重建


回首10年,在抢救生命、重建家园、振兴发展的过程中,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谱写一曲曲感天动地的壮歌,创造了一个个攻坚克难的奇迹。

有一种力量,使山川动容;有一种奉献,用生命书写

5月的汶川河谷,山岭上近40万株百年老茶树吐出新芽。龙门山脉呈现不同的色彩:翠绿、墨绿、白色、粉色。那是新生命萌发的树林,那是次第开放的花儿,是这片土地上怒放的生命。

在汶川县映秀镇渔子溪村,白墙青瓦楼房立于山坡之上。每天傍晚,年过花甲的张志富喜欢在田园里散步。路边,盛开着各色小花。

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援建者奋战在龙门山脉的城镇厂矿、山乡田野,让地震灾区的干部群众十分感动,他们自强奋进。

2010年玉树地震,板房区卖衣服的北川小贩,刚进完货就直接打包发往玉树灾区;2013年芦山地震,震后4小时,汶川县水磨镇20多位村民自发去了芦山;2017年九寨沟地震,映秀镇中滩堡村党支部书记杨云兵带领群众,翻过高山直奔震中……

奋斗之中,10年后的灾区,生机勃勃。

有一种责任,叫先锋模范;有一种重生,叫自强不息

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、波及范围最广、救援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。灾后重建被称为“世界性难题”,没有先例可循。

震后第一时刻,党中央作出指示,强调抢救人民生命是当务之急,尽力安排好灾区人民群众生活。灾后重建和发展中,党中央要求,必须以人民为中心,贯彻“民生优先”原则。

有党作“主心骨”,有全国人民做后盾,灾区干部群众内生动力喷发。

10年生聚,沧桑巨变。穿行于灾区的山川城乡,一度破碎的山河已焕然一新,川陕甘41个重灾县(市、区)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全面超越震前水平。走近灾区干部群众,我们感受到的是中华儿女坚韧不拔、自强不息的精神与力量。

来源:新华网

二、汶川灾后重建成果


汶川地震灾后重建


2008年“5·12”汶川地震发生后,汉中人民举全市之力,借各方之援,奋力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,经过不懈努力,全面完成了灾后重建规划任务。一是受灾群众住房重建任务全面完成。完成165782户农村受损住房维修加固和69005户农村住房重建工作。规划建设的191个集中重建点,已建成216个,占任务的113%。维修加固城镇受损房屋8047套60.3万平方米,通过城镇住房重建与廉租住房、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相结合,建成廉租住房1692套8.61万平方米,经济适用住房3365套31.7万平方米,受灾群众居住条件明显改善。二是社会事业得到全面提升。905所学校73.16万平方米受损校舍维修加固全部完成,重建的419所中小学校建成投用,受灾中小学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显著改善,城乡中小学校教学条件得到均衡发展。恢复重建医疗卫生机构237所,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。恢复重建敬老院34所,促进了农村五保供养体系建设。三是产业重建激发经济活力。运用补助、贴息等方式,支持了133个产业项目恢复重建,确保了县域经济平稳运行,促进了当地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。按照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对汉中产业定位,编制完成《汉中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》并启动实施,全面构建以循环型农业为基础、循环型工业为主体、循环型服务业为重要补充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,成为引领汉中突破发展的关键。四是病险水库和地质灾害治理成效显著。全市除险加固震损水库69座,治理地质灾害隐患点114处,危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隐患和灾害风险得到及时整治,城市防灾抗险防御能力进一步提高。天津对口援建情况天津援建项目全面竣工。天津市对口援建宁强县、略阳县的九大类295个重建项目全部竣工,完成投资35.84亿元,其中天津市投入援建资金20.4亿元。天津援建的宁强天津高级中学、天津医院、东丽新村集中安置点,略阳天津中医院、天津中学、徐家坪集中安置点等项目成为对口援建标志性工程。产业化援建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的建成投产,成为县域经济的增长极。津汉交流合作效果显著。天津对口援建,搭建了津汉两地全方位、多渠道交流协作的平台,带来了天津推进科学发展的新理念、新思路、新方法。灾后恢复重建期间,天津市和汉中市多次_织互访,汉中市四次赴天津招商,签订合作项目18个,投资金额15亿元。先后组织1840名灾区群众到天津务工、250名学生赴天津就学,开展对口业务培训1640人次,津汉两地人民情感友谊进一步加深。十年来汉中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十年来,汉中市干部群众继承发扬伟大的抗震精神,紧紧围绕“三市”建设目标,紧扣绿色循环、生态宜居战略定位,攻坚克难,埋头苦干,全市经济社会取得跨越式发展。综合实力整体跃升。主要经济指标位于毗邻地区前列,增速稳居全省第一方阵。2017年,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333.3亿元,增速居全省第2位,是2008年的3.8倍。财政总收入113.07亿元,是2008年的3.3倍,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5.65亿元,是2008年的3.7倍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43.21亿元,增速居全省第4位,是2008年的8.8倍。汉中促投资稳增长的典型经验受到中省肯定,一大批事关汉中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用,发展支撑日益强劲。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7812元、9666元,增速分别居全省第1位、第3位,分别是2008年的2.7倍、3.3倍。新标准下69.94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,群众福祉持续增进。循环经济加快发展。汉中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,汉中航空智慧新城跻身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,铺镇工业园区成功获批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,循环经济园区聚集承载能力显著增强。工业企业清洁生产、节能降耗、矿产资源综合开发、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项目建设加速推进。循环农业基本形成了种养殖、有机果蔬茶、观光体验循环发展模式。八大循环产业体系、12条工业循环产业链中的8条初具规模,6条农业循环产业链持续壮大,全市企业内小循环、产业间和园区内中循环、全社会大循环的三级循环经济体系初步形成。来源:新西部

三、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重点是什么

灾后重建的六大主要任务

专家们提出,应进一步明确灾后重建的工作重点,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
第一是家园重建。灾后重建首先要让灾民有房住,接下来还得让灾民建设拥有自己的永久性住房。安居才能乐业,家园重建是灾后重建首先任务。

第二是设施重建。包括三类设施的重建,一类是生产与流通等经济活动中的经济设施的重建;一类是社会活动等非经济行为,如医疗卫生、文化体育、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的重建;一类是为以上两种活动提供服务的基础设施的重建。

第三是产业重建。就是要培育产业,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,经济怎么搞,产业怎么聚集,怎么把企业引进来,怎么让企业发展,给当地的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,这是要着重考虑的。

第四是城镇重建。要从区域范畴来考虑,而非就一个个单体来考虑。首先要考虑整个城镇体系怎么重新规划和布局,在此基础上,再一个一个城市,一个一个镇,一个一个农村,一个个居民点的重建。

第五是生态重建。这次汶川大地震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,生态环境也要恢复和重建,为当地更好更快的发展、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,这个任务也很艰巨,而且也很迫切。

第六是精神重建。包括灾民的心理重建,灾区的社会稳定和社会结构重组问题,特别是要利用抗震救灾形成的一些新的值得赞赏和弘扬的精神,把它建设成一种新的文明,这是更为深层次的重建。

但专家们提醒说,灾后重建有一定的阶段性,同时要考虑可持续性。首先是临时安置性建设。应尽量做到早一天选址,早一天建设,早一天入住。在此基础上,推进新城、新镇和新村建设。要按照区域协调、城乡统筹、共同发展的要求,通盘考虑,认真分析确定城市发展目标、地位、性质与功能,明确城镇发展范围、规模、方向和作用,不断完善城镇功能。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,推进新村建设,把部分居住点与行政村进行合并,把人口向中心村集中,向乡镇集中,向县城集中。与此同时,在建设过程中必须为当地更好更快地发展、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。

OK,关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和汶川灾后重建成果的内容到此结束了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
汶川地震灾后重建


猜你喜欢